纪录片拍摄怎么运用色彩去创作
对画面色彩的运用直接反映着影视制作者的意图、构思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画面色彩的一些处理方法与运用技巧有:
(一)确立画面色彩基调,一种基调统领全篇——纪录片拍摄怎么运用色彩去创作
确立色彩基调要以主题内容为依据,与主题思想、情绪气氛的表达相吻合,以实现画面的艺术效果。“影视的色彩基调包括两个因素:一是空间因素:在一个画面、镜头上的色块面积;二是时间因素:基调色在整个影片中持续的长度。作为基调的色彩,必须在一个画面、镜头上占有面积上的主导地位;同时,这种色调的画面必须在整个影片的时间长度上占有主导地位”,以此实现色彩基调与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情绪基调的统一。一种基调统领全篇指的是影片的整体保持同样一种色彩基调。这种色调一以贯之的显现,即是影片的重要的表意元素,更是影片整体的表情主线。纪录片《俺爹俺娘》,影片的色彩基调基本上自始至终为黑色和黄色。
这种色调一方面是对于家乡风貌的忠实呈现;另一方面,这种一以贯之的黑黄主色很好地展现了“俺爹俺娘”的“朴素”人生,也突出了“俺爹俺娘”的人物身份。即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农民,又是“我”心中平凡而又伟大的父母,也是朴素的传统婚姻观所维系的恩爱夫妻。
(二)画面色彩对比与和谐的配置
色彩对比是影视创作常用的基本手段,可以突出画面色彩的多样性。对比宜产生动感,能有效提高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可采用冷暖色、互补色、色别、明度、饱和度、相邻色等进行对比。要避免对比过于强烈、跳跃过大,可在画面中配置一定的过渡色,如黑、白、灰消色或对比双方的间色,映衬重点色彩,形成画面色彩的和谐美。还可灵活巧妙地应用拍摄角度、光线等多种造型手段,形成画面内各种色彩的和谐配置。纪录片《辉煌六十年》第九集《走向复兴》中,描绘奥运会来临运用了这样一个镜头:温馨的晨光逐渐撑开夜幕的暗色,而这暗色恰似地震余痛中的心理忧伤,恰到好处的影调既小心得体地应和着国人的心情,又流畅自然地完成了由地震灾难向奥运盛事的叙事转变。
(三)建立画面的重点色
重点色是利用色彩和面积的对比形成画面色彩上的视觉重点。建立重点色可以起到突出主体,提升意境的目的。色彩布局首先要保证重点色彩在画面位置和面积上具有核心地位。为了使重点色彩得到突出、鲜明的表现,应配置一些基底色彩,通过重点色彩与基底色彩的对比来强化、映衬重点色彩。此外,还需适当的过渡色彩使画面的色彩构图浑然一体。如在一幅远景画面中表现大草原上的牧羊人,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草场提供了大色块的基底色彩,暗褐色的蒙古包和雪白色的羊群构成了画面中的过渡色彩,而画面的主体——牧羊人成为色彩构图的重点色彩和视觉中心。
(四)画面特殊色彩效果处理营造意境
拍摄中要达到某种艺术气氛,需要适时地取得一些色彩的特殊效果。如摄像机白平衡设置色温偏低,画面偏暖;白平衡设置色温偏高,画面偏冷。调整白平衡,选择彩色卡片,在光前、镜前加装滤光片,造成色彩偏色,使画面在外景拍摄的同一光源下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以此更好地配合影视作品主题、情绪、气氛。也可采用“虚实结合,以虚带实”的方法,强调平光照明下固有色的配合,对色彩进行夸张与变形处理,形成特定的主观色彩效果。
画面颜色和纪录片的整体色彩不一致,就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如在《幼儿园》里,从练习数学心算的孩子熊经纬,到后来与家庭、生活、理想、情感及至国际国内时事政治等项内容相关的一系列对话,这些画面均采用了黑白艺术处理,有效增强了该部纪录片的意境和艺术表现力。
随着纪录片创作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色彩的合理运用成为了作品整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感染观众的有力造型因素。色彩“不仅是影视影像还原物质世界的一种感光因素,而且是一种贯注了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意识手段。它创造节奏、氛围、风格,它也被用来展示和刻画人物,甚至它也可以被用来表达思想主题”。纪录片创作人员充分运用视觉文化的各种传达方式和手段,在确保真实性、知识性、权威性、艺术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纪录片的可看性,让影像成为既可供欣赏,又具艺术魅力的佳作。